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央行等四部门和上海发布《意见》

  原题:

  央行等四部门和上海发布《意见》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高水平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营业厅,这里的装修工作已基本完成,正等待监管批复后尽快开业。

  像野村一样,计划进入中国、来到上海的国际金融机构还有很多。尽管尚处在疫情之中,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没有放慢脚步。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为上海提供了加速的引擎和保障。

  更高水平的开放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成为我国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地区。截至2019年底,上海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已超过510家。

  2018年以来,上海已累计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上报了五批48个对外开放项目,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资管等多个领域,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已率先落地。

  开放还在升级。《意见》用四个字为上海未来的金融开放定调——更高水平。

  为此,《意见》进一步支持金融开放举措率先在上海落地,包括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探索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包括发展人民币利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等;推动上海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

  “《意见》对国际化和高水平金融开放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发展。”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严弘认为。

  据悉,目前很多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提出了落沪意向。上海将根据《意见》要求,与广大外资金融机构深入接洽,介绍国家最新政策和上海配套保障措施,落实专人做好跟踪服务和政策辅导,积极为合资合作牵线搭桥。

  创新的两个抓手

  作为上海对内对外改革开放的两个窗口,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也成为了《意见》提出创新措施的两个抓手。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看来,《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长远,更加鼓励支持金融创新,有不少实质性的突破。其中既有行业准入在内的开放创新,也有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在内的制度创新。

  针对临港新片区建设需要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意见》优化股权投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支持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子公司,投资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的重点建设项目股权,以及参与相关企业重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业务,从而更好地支持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重点产业发展。针对自由贸易功能,《意见》还在前期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基础上,对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行了再提升、再深入。

  “这将使新片区金融政策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水平,给市场增加了长远信心,也提高了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新片区建设的热情。”上海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片区管委会正积极吸引和支持合资理财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在金融领域的难点痛点,《意见》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旨在打破银行授信、移动支付及相关基础设施等跨域区经营的障碍,推动上海金融市场辐射联动长三角,并优化完善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何海峰举例,“比如探索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推动信贷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合理流动,这在以往银行业中比较少见,这将提升金融服务长三角实体经济的能级,也能保证区域协调发展。而信息共享机制,则为监管层制定政策和防范风险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时不我待的冲刺

  2020年,上海就要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而近期,全国上下正处于全力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双胜利的关键时刻。

  “《意见》在这个节点推出,非常及时和必要。”严弘认为,“当前我国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考验。在此时加速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通过金融开放来吸引国际企业参与,也将令中国发展与国际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上海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是今年国家部委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份文件,也是今年关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的第一份文件,吹响了实现“双胜利”的冲锋号和动员令。目前正在抓紧对《意见》进行细化分工,逐条明确牵头部门、配合单位、时间节点等,全面压实责任。

  一方面,上海将充分发挥在沪金融管理部门、相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争取早日将《意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让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早日感受到政策优化所带来的工作便利和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上海将综合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各相关方面的能动性,形成合力推进机制,积极鼓励各相关方结合自身优势,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保障,搭台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创新。

  “《意见》的尽快落地值得期待。这不仅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能为整个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探索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何海峰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