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丨织好“两张网”,上海这样打造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原题:大江东|织好“两张网”,上海这样打造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去年的4月,上海也有一场推进会,主题还只有“一张网”——“一网通办”。一年过去,这项工作持续推进,蹄疾步稳。2019年,“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事项达到2261项,其中73.4%的事项具备全程网办条件,92.8%的事项形成“最多跑一次”能力,实际网办率已经从2018年的11%提升到27.6%;审批承诺时限、审批办理时限“双减半”,业务流程再造、个人事项全市通办“双100”的目标均超额完成。

  “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逐渐成为上海群众和企业习惯的政务服务标准。

推进大会现场。 陈正宝摄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对于上海,每一次的新成绩,也意味着再出发的新要求。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两张网”,服务一座城。提升上海这个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个推进大会再次吹响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号角。

  “两张网”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

  如今的上海,是什么样的上海?

  站在上海“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的大屏下,城市仿佛一个有机生命体,实有人口、空气质量指数、市内交通客流量、全市供水量负荷、水质达标率……每一个指标都根据城市运转的情况实时变化,描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每时每刻的“生命体征”。

上海城运系统中,城市仿佛有了生命。 巨云鹏摄

  2400多万常住人口,13亿多平方米城市总建筑量,270多万户市场主体, 600多万辆机动车,24万多台电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如何在保持安全、有序、高效运转的同时,还能让城市里每个组织和个体的活力得到充分迸发?

  “要深刻认识推进现代化城市治理,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大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两张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城市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近3个月,面对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事件考验,“两张网”接连发力。疫情防控期间,上海“一网通办”通过远程办、应急办、承诺办、延后办、快递办等形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不见面办理、零接触服务,不见面办理的办事率从疫情前的20.43%提高到38.69%;打造随申码“亮码”服务,连续使用次数达到3.7亿人次;随申办APP个人用户数从疫情防控前的1024万激增到2186万。

  通过集成上海市30多个委办局的100多项基础数据支持,去年,上海市公安局、卫市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合力创设的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创造性推出一套较完整的城市运行基本体征指标体系,围绕“城市动态”“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应”“城市基础设施”5个维度,提炼出86个一级指标,直观反映城市运行的宏观态势,为疫情防控赋能。

  作为“一网统管”的基本载体,上海城运系统充分利用智慧公安建设成果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气象、水、电、气等领域22家单位33个专题应用,深化联勤联动,探索研发地图服务、气象服务、交通保障、应急处置等六大插件,围绕城市动态、环境、交通、保障供应、基础设施5个维度直观反映城市运行的宏观态势,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勤联动增效赋能,初步实现“一屏观上海,一网管全城”。

疫情防控初期,入沪道口设置来沪人员健康动态观察系统二维码。 巨云鹏摄

  疫情发生初期,上海“一网统管”平台与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健康云”APP实时交互“来沪人员健康动态观察系统”,截至4月11日,系统共计登记946.86万余人,健康动态观察系统累计服务隔离观察人员26.34万余人,转送医疗机构295人,将疫情传播风险抑制在最低点。

  “‘两张网’建设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牵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牵引。”李强说。

  让城市更聪明,也更智慧

  4月12日,上海在傍晚突然迎来一场大雨,霎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今年以来首个雷电、大风“双黄”预警弹出在上海市民的手机上。

  每逢汛期,上海的气候总有不稳定的时候,这场大雨似乎在印证4月10日上海市第一次防汛办主任会议上的提醒:今年上海汛期气候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要做好应对风、暴、潮、洪叠加影响的准备。

  在“一网统管”平台上,有一张实时更新的防汛中央地图,实时采集157个水位监测点和550个雨量监测点及26个气象采集点的数据信息,共享了公安、建交等部门近1000个点的视频监视信息等系统数据。

  1418个排水泵站,近2.8万公里地下排水官网,736个疏散点,64个易积水点,1.4万个小区,100多个防汛队伍和车辆,都被连接在线。

  “防汛泵车的预先部署和高效调度曾是防汛处置工作的痛点。”上海市水务局信息中心主任黄士力说,往年汛期,因为道路积水导致交通不畅,泵车受堵,等到了现场水已退去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借助“一网统管”的大数据支持,泵车不仅能够提前布置在易积水地区,还可以根据气象预报、道路积水发生情况实时响应,由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以最优路线进行调度。

  “我们的积水监测数据还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实时推送给公安、路政部门。”黄士力说,近500个立交桥下行路段都有水文监测端口,一有积水,立刻推送至交警部门,可以及时采取封路等应急措施。

  正如“一网通办”给上海政务服务带来的革命性再造一样,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城市管理及应急事件处置,“一网统管”也在为城市运行带来深刻的治理变革。

  前不久,长宁区公安分局虹桥路派出所民警陈波接到了虹桥路街道城运中心的警情通报:一个居民小区门口发生纠纷。

  原来,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小区内经营的商户想开张,小区居民却不让进。与以往“单打独斗”不同,当陈波到达现场时,街道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已经到了。

  “这类纠纷,民警能做的就是劝解,防范事件升级,但对于市场经营的政策法规不够了解。”陈波说,此前,类似事件通常都是民警先到,处置不了再通知相关部门,事件的解决不够快。

  随着上海市、区、街镇三级城运系统的陆续上线,在虹桥路街道,110报警电话也被接入,一旦涉及矛盾纠纷或求助等非警务类警情,系统后台会根据事件情况分别通知到相应部门负责处置人员,让事件在最快时间内得到针对性解决。

  线下管理需求引领线上智能化系统建设,线上信息流、数据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一网统管”正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也在引发更多变革。

  近期,上海市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已经正式成立,将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信息调度、趋势研判、综合指挥、应急处置作用,依责组织、指导、协调、赋能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让城市治理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

  推进大会上,“两张网”的推进也定下了新目标,各自要做“一件事”。

  今年是上海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第三年,“以‘一网通办’为抓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写进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共识成为地方性法规。

  但这仍不是终点,按照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目标,“一网通办”要新接入公共服务事项500个,推动个人事项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下沉,新增全市通办事项100个,深入推进“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

  “要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加大环节精简和流程优化再造,强化跨部门协同和前台综合、后台整合,更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李强认为,“一网通办”要从部门管理导向向用户体验导向转变,进一步拓宽服务事项、畅通受理渠道,推动网上办、掌上办,强化“随申办”功能,提升在线办理率和全程网办率;要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做优个人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加强和群众、企业的互动,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把企业专属网页打造成为企业掌握政策的平台、反映问题的通道。

  对于“一网统管”,推进大会指出,要强化“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价值取向,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理顺派单、协调、处置、监督的管理流程,推动一般常见问题及时处置、重大疑难问题有效解决、预防关口主动前移。”李强认为,“一网统管”要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最难啃的骨头、最突出的隐患、最明显的短板,及时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加快研究开发务实管用的应用。着眼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压实责任、强化协同,让推诿扯皮没有空间。要为基层减负增能,减少不必要的表格填写,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上海市城运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好效果的目标,培育智慧应用生态体系,紧盯易发髙发应急事件,汇集人地事物情等关键要素,围绕超大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开发智能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治理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