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自贸区启动“全球营运商计划”,首批41家企业签约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启动“全球营运商计划”,首批41家企业签约

  携手打造面向全球高能级总部机构

  将根据个性化需求,由政府与企业双向沟通、共同磋商形成“1+X”支持政策包

  昨天下午,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在浦东外高桥正式启动。首批41家中外企业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签署全球营运商计划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这些企业将与上海自贸区共同成长,携手打造面向全球的高能级总部机构。

  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要求的具体行动。

  运作范围至少覆盖两大洲

  “全球营运商计划”由保税区管理局牵头,驻区职能部门、开发主体和区内企业共同参与。

  所谓“全球营运商”是指运作范围至少覆盖两大洲,营运模式至少涵盖贸易、投资、分拨、研发中的一种,面向全球、运作全球和配置全球的高能级功能总部,旨在进一步集聚高能级的市场主体、高层次的人才、全球性的资金,推动企业做大市场、做大增量、做强能级,巩固并强化上海自贸区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枢纽、通道和平台功能。“全球营运商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等方面可以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优质企业;用5—10年时间,培育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营运“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占据全球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说,“全球营运商计划”之所以首先选择在保税区域实施,是因为该区域背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上海港和全球货邮吞吐量第三大的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具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区位优势及政策功能的叠加优势。同时,保税区域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启航地,是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的策源地。30年来,该区域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化的投资贸易环境和创新开放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来自139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入驻,1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了356个项目,世界各地企业纷至沓来,成为国际国内资源流通的战略通道。

  记者了解到,首批参与“全球营运商计划”的41家企业既有外资,也有央企和民企,其中外资投资国别丰富,涵盖英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昨天获颁新的营业执照,正式将“全球采购”四个字印在了证照上。公司董事长高田哲史说,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后,中国公司将被赋予更多的“全球职能”,更好地为松下电器在全世界零部件采购方面提供支撑,“这种功能过去只有日本本土总部才拥有,如今中国公司被赋予了同样的定位,这在松下电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企一策解决堵点痛点

  培育“全球营运商”,关键是能不能用改革的方式解决企业在全球运营中遇到的堵点和痛点,让企业真正做到“扎根上海,做好世界生意”。

  首批参加“全球营运商计划”的卡尔蔡司公司表示,希望将蔡司中国打造成蔡司全球市场塑造者和创新引领者。为此,他们计划将许多全球性项目,如新能源汽车和规模化显微镜等,从德国总部搬至上海外高桥。“我们最期待的是,今后在离岸业务中能增加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比重,将更多国际业务转移到上海进行。”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说。

  对于企业的期盼,陈彦峰说,“全球营运商计划”将改变过去由政府发布支持意见的单向扶持方式,根据每一个培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由政府与企业双向沟通、共同磋商形成“1+X”支持政策包。其中,“1”是专业化的服务支持,“X”是多领域的发展支持。“全球营运商计划”启动后,保税区域将从专业化服务、系统性支持和开拓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全力推进该计划。

  今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将打造金牌服务的高地,实现“7×24小时”服务不掉线。保税区域已经成立了全球营运商综合服务促进工作专班,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建立全球营运商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以一企一策、一企一档案的方式,全力帮助企业扫清发展中的障碍,确保企业随时能找到人、找对人,打造一座政务服务“铁打的营盘”。

  保税区域还将打造政策补给的高地,为企业“量身定制”支持方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支持方案,涵盖投资贸易、资金结算、人员从业、信息流通等领域,支持企业以贸易为核心,叠加采购销售、投资管理、资金结算等战略决策职能,利用各项支持政策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功能,向亚太区和全球拓展业务,促进企业价值再提升、产业链迈向更高端。

  有关部门还将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格局的顾问智囊团,借助顶尖人才的智慧,接轨国际通行规则,全方位梳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把握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在关键环节和领域改革破冰中与企业“点对点”“零距离”寻求良方,合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没有做不了的生意、没有做不成的买卖”的一流营商环境。(记者 王志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