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上海:地铁恢复运营首日,列车通向奋斗打拼的地方,也载着他们的思念回家了

  5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正常运营。 乘坐地铁和以前有些不一样,要先扫场所码,在安检前测温、出示扫码结果,才能刷卡进站。

  但乘坐地铁又和以前一样,在站台上,人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向显示车次、时间、终点的屏幕,在屏蔽门发出“滴滴”提醒前步入车厢。轨交列车依然可以通往他们奋斗、打拼的地方,或者,载着他们回家。

  这段时间辛苦了!一整箱的行李,都是送给妻子的美食在飞驰的地铁10号线上,刘先生行李箱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头戴鸭舌帽、皮肤黝黑的年轻男人,唯一随身携带的那款24寸粉红行李箱内,满满当当的全是送给妻子的美食。麻辣锅巴、腐竹干、辣椒面、四五斤重的瓜子、三四斤重的黄豆、特色萝卜干……刘先生说,这里的每一样食物,都是喜欢做饭的妻子钦点的。

  “那你上幼儿园的孩子呢?有没有给他带什么?”记者忍不住问道。

  “孩子可以吃点零食。”刘先生指着箱子里明显不适合小孩的麻辣锅巴说。可能觉得不够合理,他索性大笑承认:“孩子不重要,老婆最重要。”

  从昨天的发布会上得知相关消息后,刘先生是今天一大早从嘉兴赶回上海的。身为一名电子行业工程师,多年来,刘先生一直在上海的总公司和嘉兴的分公司之间来回跑动。3月12日,上海此轮疫情日益严重,在老婆的劝说下,正在嘉兴工作的刘先生,选择原地不动,待疫情好转后,再返回上海。谁知,一等就是2个多月。

  在此期间,刘先生在上海居住的小区进入封控管理,所在的楼宇出现了阳性病例。更麻烦的是,作为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夫妇,2个多月来,妻子不得不一个人一边远程办公,一边照顾刚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刘先生,成了妻子的远程“助手”,白天上班,每晚11点半帮家人抢菜。他还加入了小区的业主群,尽管人在外地,但在群里参加过的“接龙”却不少。这段时间,刘先生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在物资匮乏的阶段,为老婆抢到她爱吃的鲜玉米。当天晚上,在视频通话中,刘先生被妻子重重的表扬了,这多少缓解了一些刘先生对家人的愧疚。

  我们是大学毕业后一起来上海打拼的,一开始过的比较艰苦,后来慢慢有了自己房子,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

  提起妻子,刘先生的眼睛里抑制不住笑意。他说幸亏自己居住的社区管理的不错,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物资保障都很到位,让能够通过业主群远程参与的他很是安心。他说,因为工作忙,每天只能视频半小时到一小时,这段时间和妻子话说的少了。所以他想赶紧回去,赶在全面复工前,多在家里陪家人几天。

  “我已经规划好了”,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回家路线,这是他昨晚买好票后连夜做的攻略——先乘10号线到港城路,换6号线到上南路,再坐闵行12路公交回家。

  相较于疫情前乘坐8号线一站到底的便捷,如今刘先生的回家还是绕了许多。不过刘先生已很满足,回家路已经开通,他终于可以再次将妻儿拥抱在怀里。他已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回上海总部,待全面恢复的那一天,他就可以一边顾家,一边养家。

  重来一次一定不走!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我上地铁了,马上就回来了!

  李先生也是早上从嘉兴上的高铁,抵达虹桥火车站后直奔10号线站台,在紫色的列车座位上落座后就拨通了手机,声音里藏着掩盖不住的激动。

  他的目的地是交通大学站,下车后步行几分钟,就能见到妻子和女儿。“提前问过居委了,要有48小时的核酸阴性报告。我昨天就去做了检测,当晚就出报告了。”

  李先生是山东人,女儿在交通大学任职,就把家也安在了学校附近。几年前家里人商量着在嘉兴买了一套小房子,3月中旬时,李先生想着抽时间去打理一下,结果就和妻女分离了两个多月。

  因为上海的疫情,我刚到嘉兴就被要求居家隔离14天,14天之后可以出门了,但已经过了4月1日,我回不来了。

  在没有开车的情况下,李先生不确定是否能叫到出租车,近14公里的步行距离实在超出了个人负荷。所以他一直在等,终于等到了地铁即将恢复运营的消息,立刻开始着手购买火车票。

  很幸运,10号线开通的第一天,列车就能载着他和大包小包的思念回家了。

  李先生带了两个黑色的拉杆箱,里面除了个人用品,全是妻女爱吃的东西。在嘉兴的日子里,他基本是可以自由行动的,每天除了和家人通话了解情况,就是尽可能地搜罗将要带回去的东西。

  最夸张的是6斤榴莲果肉,为了尽可能少占用空间,李先生提前处理了榴莲外壳,将果肉装在食品盒里,用保鲜膜一层一层地裹上,再放进拉杆箱。

  因为要上地铁的,榴莲有味道,不能给其他乘客造成影响。

  回过头来想,如果重新再选一次,3月的时候还会踏上前往嘉兴的火车吗?面对这个问题,李先生答得斩钉截铁:不会。

  即使1个多月不能出门,即使这段时间里可能会遇到暂时的物资紧缺,都比他一个人在另一座城市孤孤单单、焦心挂怀来得好。

  因为,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不用带太大的行李箱,短暂休息后马上回来在今天的地铁车厢里,记者还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的迷茫,有的兴奋,但相同的是,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地。

  广播报站提醒“即将抵达上海动物园站”,盛女士牵起女儿的手提前等在了车门前。一旁的乘客发出了疑问:动物园开了?盛女士笑着解释,并没有开,她只是家住在附近,今天趁着地铁开通带孩子出门转转,“希望再过不久就能带她去动物园玩。”

  打算从虹桥火车站搭乘高铁回广州的林小姐带了个很小的行李箱,上面挂着的手提袋里也就放了些随身衣物。所在小区被列入防范区后,林小姐查询了广州的隔离政策,决定回老家稍作调整。下车后,她还背过身对着车厢拍了张照,打算发给朋友们,分享搭乘地铁的快乐。

  不用带很大的行李箱,我随时准备回来的,工作单位还在上海呢!

  在10号线南京东路站遇到小何时,他的脚边堆着着脸盆、行李袋,仰着头,使劲端详屏蔽门上方的站点字样。他的乘车路线略有些周折,从金沙江路上车,3号线换乘10号线后,在港城路换乘6号线到上南路站,大约还有几公里的路程就可以抵达罗山路附近。

  小何上一份工作是临时特聘的保安,完工了之后,他想去罗山路寻找下一份工作。因为那边可以算是他和工友们的务工点、大本营,有他能掌握到的最通畅的信息和渠道。

  原本不到1小时的行程因为交通的缘故可能要花费2倍、3倍的时间,但小何依然劲头十足:“现在情况越来越好了,工作也一定更容易找,祝我好运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