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特产

东华大学“行走的课堂”让社会实践“活”起来

   到新疆去,把专业课堂外延到纺织专业培训、棉纺产业调研、产学研合作等援疆实践之中;到江西抚州去,探寻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的脚步从未停歇;到河南信阳去,把最真诚的慰问送到那里的“空巢老人”……今年暑期,东华大学组织各学院271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3000余名师生走出校园,奔赴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行走的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将学习空间由教室拓展至校外,将学习内容由书本延伸到社会,把学习时间从一个阶段延伸至实践教学全过程,为了让大学生们在这门“行走的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东华大学打造“个性化”+“多样化”课程菜单,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按需“选课”。

  自2013年至今,人文学院的“小脚丫筑梦实践团”连续六年奔赴安徽、湖北、四川、内蒙古等全国7个省份针对黄梅戏曲文化、八极拳武术文化、羌秀文化、阿拉善蒙古长调、抚州戏曲等展开调研实践活动,访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余人,采访居民1000余人,形成调研报告、创新项目、课题论文等成果30余万字,并协同高校、政府、文化名人,共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工程。他们用坚守执着把更多不为人知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师生面前。“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要传承和发扬,我们希望发挥学生的专业所长为文化传承做些事,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它披上时尚外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小脚丫实践团指导老师李华清说。

  在“行走的课堂”不仅能看到东华学子对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能看到他们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是东华大学的对口扶贫单位,今年“行走的课堂”就特别发起了“环盐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盐津乌骨鸡、昭通天麻、农家蜂蜜、茶叶等优质农产品如何走出大山、打开市场,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带来商机。

  “‘行走的课堂’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到育人,实践育人就应该迈开腿、开动脑,对接社会需求解决问题。”东华大学校团委书记沈洁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54
收藏
分享